高考顶替事件:教育畸形产业化的毒树

1998年陕西的邢高峰、1999年山东的齐玉苓、2003年内蒙古的麻巧珍、2004年湖南的罗彩霞、2010年海南的林琳、2015年河南的王娜娜,2018年河南的黄海霞、2020年的山东242位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……

短短20余年间,仅被曝光的高考顶替事件不下20余起,一幕幕像电影胶片滑过脑际,让万世圣贤、文雅诗书抖掉最后的底裤,圣坛上,忘我地暴露着你的自“私”处。

一、没想到,教育产业化竟是如此模样!

山东农家女陈春秀高考546分却遭人顶替无缘求学,因学历受限,辗转打工,收入微薄。顶替者陈艳平只考303分,反而吃了公家饭,成为人上人。

事件曝光前,陈春秀曾到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查询高中学籍等相关信息,被告知需提供除身份证以外的证明,以证明“自己是自己”。

事件曝光后的2020年6月22日晚,山东理工大学发微博称,近日,陈春秀女士通过媒体表达了重新到高校就读的意愿。我校对此高度重视,主动与其进行沟通,了解诉求。我们将积极协调,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。

6月22日同一天,网友苟晶发贴称,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山东高考中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。其中一次是高中班主任邱老师的女儿,顶替她上了北京一所大学。邱老师为此发过道歉信,求原谅。

近日,年事已高的邱老师不辞辛劳带人奔波700多公里,从山东济宁寻至浙江湖州,希望能与苟晶见面商议。监控显示,一辆山东牌照的白色汽车堵在厂区门口,几名大汉在车外,从中午12点守到晚上7点多。苟晶拒绝见面,想通过法律渠道解决。

山东聊城的王丽丽(曾用名王丽)1996年考取聊城农业学校,后被人顶替,顶替者弟弟与她是同学,2016年对方曾来家里主动说明,称单位有调查让她配合。

顶替者事后想花钱私了,王丽丽果断拒绝。她说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高度,穷死也不要钱,希望查清谁是帮凶。

顶替者同事在6月17日说:“不该弄这么绝,把她撤掉了,你们(被顶替者)能上去(工作)吗?能不?”认为举报做得太绝,两败俱伤。

扒裤衩,拔出萝卜带出泥。经过排查,越来越多的高考顶替事件开始浮出水面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两年山东省内高校有242人涉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。

不止山东,网友深挖发现,早在2010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内网,即已泄露出内部关系人名单,后来发生了什么惊人内幕,尚不得而知!

江苏省这边也沦陷了。

据《看见》微信号报道,江苏也有千人高考顶替,很多已是当地官员!

文章介绍,今年6月,一封实名举报信打破了灌南县的平静。信中称,如今在当地担任公职的一对小夫妻,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学籍考入大学。

经过3天的调查发现,当年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并最终化名生活多年的人不在少数。一位亲历者透露,在特殊的历史时期,仅灌南一县,就至少有千余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,其中不少人如今已是当地相关职能机构的主要负责人。

二、什么力量打破了相对公平?

1、走他人的路,让他人无路可走

事发后,济宁当地联系苟晶,理直气壮要求删帖,认为破坏山东正面形象;声称“举报者做得太绝,现在两败俱伤”;班主任东窗事发,不惜千里奔袭谋求当面交易;微信群友聊天,多人曾参与有偿代考,边缘产业似已成熟;朋友圈中,有代考人为曾经的行为获利颇丰而自鸣得意,这一切皆演绎了混沌世界“走他人的路,让他人无路可走”的反道德品格,但多一笑而过。

泛娱乐化的丑闻也勾起一段少年往事:好像是小升初之后,有人考试成绩一般,但老师父亲通过关系调阅查看了试卷,并据此为其指点迷津。事情或许不大,但一直深深印在脑中,始终觉得破坏了考试公平,伤了贫下中农子弟的玻璃心。

有文章梳理认为,能最终达到顶替目的,必须先后有班主任、大学、招生办、派出所户籍科等各个部门相关人等的配合。在办事跑断腿,到处盖公章的中国,能一路哪怕跌跌撞撞走来,也足以说明非常人可为,基层腐败的黑幕昭然若揭了。

2、相对公平,仅限于“平流层”

玻璃心是有理由的:不同社会阶层同争一利时,必将强者更强,弱者更弱。无数事实总在证明,在无数草民之上,总有无形的上帝之手时刻主宰、操控我们的人生和命运。这即是顶层设计的所谓“差序格局”,教育起点公平,只是一种幻觉。

很难忘记,在户籍制度坚不可摧的年代,对几乎所有平民子弟(特别是农家子弟)而言,当兵是跨过户籍限制走出农村,并可能改变命运的最优选择。直到恢复高考,无数压抑的平民知识青年多了一条可选之路,成为底层群体上“浮”的最公平途径。

在相同级别的“平流层”群体中间,教育公平也是相对的,一旦有更高级别的强势力量介入,包括本次曝光的最基层的班主任,也能马上打破这个脆弱的公平和平衡。处于上下之间夹层中的中产群体,可能更有体会。

近日消息,央视当红男主播康辉,当年也差点被顶替,但在邮电行业工作的康父有条件和能力锲而不舍一路追查,终得如愿。小康哥,显然比农家子弟“强势”得多。试想,如果“康父是一个乡下的农民,估计康辉将是另一个版本的人生。”

这些心烦意乱之事,虽然打乱了本已麻木的岁月静好,但互联网普及的今天,我们才会发现更多曾经认为的公平,原来是被掩盖于信息铁幕之中。那个自以为纯真的年代,丑恶其实一直没有远去,只不过用一种我们无法知觉的方式与表面上的公平共存着。

感谢网络带给我们的后知后觉。

集传统国学之大成的孔孟之乡,因一系列高考丑闻遭集中曝光而跌落深渊,令人痛惜。一番梳理之后发现,崩塌的何止孔孟之乡!?随着“扒裤衩”风潮的持续,各地将会不断出现更多惊爆眼球的审丑事件。亡羊补牢似乎于事无补,唯有祈祷恶有恶报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